無法言喻的痛?沒辦法講出我哪裡痛,慢性疼痛病人的共同困擾

王女士是一位56歲的家庭主婦,長期患有下背部疼痛。她最初的症狀出現在幾年前,當時只是不規律的酸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疼痛變得越來越頻繁且劇烈。最初,她並未過多在意,認為這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勞累所致。然而,當疼痛開始影響她的睡眠、活動和情緒時,她終於決定去疼痛門診尋求幫助。在門診中,醫生問她疼痛的位置和性質,王女士卻感到困惑。她知道自己感覺到疼痛,尤其是在腰部附近,但她無法具體描述是什麼樣的痛。


「有時是刺痛,但有時候又像是緊繃的感覺...有時好像全背都在痛,說不清楚到底是從哪裡開始的。」 

——王女士,疼痛照顧個案(報導者)


她含糊地說。醫生進一步詢問疼痛的強度,王女士只能說:「它一直在變,有時候很痛,有時候又沒那麼嚴重。」回到家後,王女士對自己的無力感到非常失望。她的疼痛是真實的,但她卻無法用準確的語言去描述它。每次她試圖向家人解釋時,都覺得自己說得不夠清楚,無法讓人理解她的感受。慢慢地,她的情緒也開始受到影響,長期的疼痛讓她感到沮喪、焦慮,甚至在感到抑鬱。王女士發現,當她情緒低落時,疼痛似乎更加明顯,這又讓她陷入了無法解釋的惡性循環。

這個故事說明了疼痛不僅僅是生理現象,還涉及心理、情緒和語言表達等多方面因素。像王女士這樣的病人,無法具體描述疼痛,往往與其內在的心理困境和語言表達能力有著深刻的聯繫。疼痛門診的病人感受到疼痛卻無法具體描述,事實上非常常見,這種現象可以從生理、心理、語言表達能力、文化因素等多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生理層面的疼痛涉及複雜的神經傳導,特別是慢性疼痛,常伴隨中樞敏化現象,讓疼痛變得模糊且擴散;此外,心理因素如焦慮、抑鬱等情緒會加劇疼痛感並影響表達,情緒和疼痛的雙向作用使描述更加困難。語言表達也是一個重要的挑戰。疼痛是一種主觀感受,許多患者缺乏適當的詞彙來描述複雜的痛覺感受,尤其是當疼痛並非單一形式時。

文化差異則進一步影響疼痛的表達,不同文化中的患者對疼痛的認知和表達方式存在顯著差異,有些文化中甚至習慣淡化疼痛;文獻支持這些觀點,指出疼痛的生理、心理、語言與文化因素共同作用,使患者難以清晰地表達其疼痛經驗。然而,理解這些影響因素能幫助醫療從業者更好地診斷和治療患者的疼痛,並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由Chat GPT(OpenAI)製圖


生理層面,在病患身體的基本感受

疼痛是身體對於受傷或潛在威脅的一種保護性反應,它涉及複雜的神經系統傳遞與處理過程;以神經系統的複雜性而言,疼痛的感知牽涉到多層次的神經傳導與處理,包括周圍神經、脊髓和大腦皮層的多重作用;疼痛訊號在這些通道中傳遞並被處理,但大腦有時無法將所有訊息清晰地區分。例如,內臟疼痛(如腹痛)往往難以精確定位,因為內臟器官的神經分佈比體表皮膚少,缺乏明確的痛覺傳遞。另外,慢性疼痛與急性疼痛亦具有差異,以慢性疼痛而言,以疼痛醫學研究者Apkarian等人在2005年的文章,討論了疼痛的神經系統過程,尤其是慢性疼痛與大腦中樞的關聯,解釋了為何慢性疼痛患者難以描述具體的疼痛感;慢性往往牽涉到神經系統的長期改變,包括中樞敏化現象;這會使病人的疼痛感變得擴散且難以具體描述,因為疼痛已經不再僅僅來自於最初的損傷或病理,而是成為一種持續性的神經反應。

心理與情緒疼痛不僅僅是一種身體感覺

疼痛不僅僅是一種身體感覺,它也與個人的心理和情緒狀態密切相關。2007年的心理學研究,由Gatchel等人,在該研究中介紹道:疼痛的「生物-心理-社會」模式,強調了心理因素(如焦慮、抑鬱)對疼痛感知和表達的影響。病人在面對慢性疼痛時,常常伴隨焦慮、抑鬱或壓力,這些情緒狀態會影響疼痛的感知和表達。情緒上的壓力可能會使疼痛感覺更加廣泛或模糊,讓病人無法準確地說出疼痛的性質或位置。情緒與疼痛之間存在雙向作用,情緒波動會改變疼痛的強度,而疼痛本身也會引發情緒反應;隨著情緒與疼痛的相互作用,這樣的互動可能會使病人無法明確表達疼痛,因為他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不適,還有心理上的痛苦;心理因素(如情緒和認知偏差)在慢性疼痛中的作用,說明了心理壓力和負面情緒如何導致患者難以準確描述疼痛。

溝通的界線,語言與表達能力的限制

疼痛是一種主觀經驗,且每個人對疼痛的感知與表達方式可能不同;Schott(2004)在他的研究《 Communicating the experience of pain》強調了疼痛的主觀性和語言表達的困難,病人常透過比喻來表達疼痛,因為直接的描述往往無法準確傳達感受;另外,Craig在2009年的文章,The social communication model of pain. Canadian Psychology提出了社會溝通模型,探討了語言、社會互動和文化如何影響疼痛的表達。自此我們可以理解,語言是表達這種經驗的工具,但語言本身有時候無法完全傳達這種複雜的內心感受。由於語言的貧乏性,對於許多病人來說,語言就本質上就無法充分描述疼痛的強度、性質或位置;又由於疼痛的感覺有時非常難以言說,尤其是在它既不是單一的刺痛、也不是持續的鈍痛時,病人可能缺乏適當的詞彙來形容。

疼痛的多維性,痛覺認知與身體意象

每個人對疼痛的認知與身體的自我意象也會影響他們如何描述疼痛;舉例來說:某些病人可能對身體的感知不敏感,或對身體的某些部位認識不足,這會影響他們表達疼痛的能力。身體意象是指個人對自己身體的認知和感知,就像方才列舉的,一些人可能鮮少有疼痛或是傷痛的經驗、一些人可能對自己的身體部位不熟悉,一些人或許無法精確區分不同部位的感覺,這都會讓他們難以具體表達疼痛的來源和位置。另外,文化差異也帶來顯著影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疼痛的表達也不同;在某些文化中,人們可能習慣於淡化或隱藏疼痛,因而不容易詳細描述疼痛的具體感覺;而在其他文化中,對疼痛的描述可能更加具體,但也有可能會誇大疼痛的感受(Gatchel, 2007; Zborowski, 1952; Lasch, 2000)。根據上述,我們可以體會到,疼痛不僅僅是單一的物理現象,它具有生理、情緒、感知、文化等多個維度。這使得病人難以在簡單的語言框架內表達這種多層次的感受。


回到王女士的故事,在隨後的治療過程中,醫生逐漸發現,王女士的疼痛不僅僅是身體上的不適,還與心理因素有關。透過深入的討論和觀察,醫生幫助她理解,長期的焦慮和抑鬱可能加重了她的痛覺感受,而這也是她無法具體描述疼痛的原因之一。醫生針對她的情緒狀態進行了治療,同時結合物理治療來緩解她的身體疼痛。經過一段時間的雙重治療,王女士的疼痛逐漸減輕,她也學會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表達疼痛對於病患的診斷與治療至關重要,但正如王女士的故事所展示的,許多患者在疼痛門診中難以清楚地描述他們的痛感。這一現象反映了疼痛表達的複雜性,它不僅牽涉到生理層面的感知,還涉及心理、情緒、語言和文化的多重影響。因此,醫療人員在疼痛管理中應該更加重視那些不容易或無法準確表達疼痛的病人,並主動提供幫助。

首先,對於醫療從業者來說,病人能夠清楚地表達疼痛是診斷的關鍵。具體描述疼痛的性質、強度、持續時間和位置有助於醫生做出更精確的評估和治療方案。然而,許多病患,如王女士,可能無法使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他們的痛感,這導致他們的疼痛未能得到充分理解或正確治療。因此,醫療人員必須意識到,不是所有患者都能輕易地傳達自己的感受,並應積極尋求其他方式來理解病人的痛楚。其次,醫療人員應該接受訓練,以識別和處理那些無法精確表達疼痛的患者。例如,醫生可以利用詳細的問診技巧,提出多層次的問題來幫助病患描述疼痛。此外,使用疼痛量表、圖示以及比喻等工具,也能輔助病人更具體地表達他們的痛覺經驗。這不僅能夠改善溝通,還能促進患者的信任感,減少他們的挫折和無助感。

最後,疼痛的心理和情緒層面同樣需要醫療人員的關注。長期疼痛患者常伴隨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而這些情緒往往加劇疼痛的感受並影響其表達。醫療人員應重視患者的心理健康,並提供心理支持或建議輔助治療,幫助他們更好地表達和管理疼痛。因此,對於不容易表達的病患,醫療人員應具備耐心與同理心,主動尋找有效的溝通方法來了解病患的疼痛狀況。這不僅能提升醫療品質,還能顯著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疼痛與其背後的情緒困擾。



相關連結:艾迪森的診邊觀察手記 / 小天才艾迪森的哲學世界 / Matters / 方格子 / X / 小紅書 / Instagram / Threads



參考文獻

Apkarian, A. V., Bushnell, M. C., Treede, R. D., & Zubieta, J. K. (2005). Human brain mechanisms of pain perception and regulation in health and disease. European Journal of Pain.

Craig, K. D. (2009). The social communication model of pain. Canadian Psychology/Psychologie canadienne.

Gatchel, R. J., Peng, Y. B., Peters, M. L., Fuchs, P. N., & Turk, D. C. (2007). The biopsychosocial approach to chronic pain: Scientific advanc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Lasch, K. E. (2000). Culture, pain, and culturally sensitive pain care. Pain Management Nursing.

Schott, G. D. (2004). Communicating the experience of pain: The role of analogy. Pain.

Zborowski, M. (1952). Cultural components in responses to pain.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